爱情三元理论
选择字号: 大号 中号 发布时间:2018-10-28 14:31 | 作者:女性天地2018年9期/隋岩 |
阅读次数:2970
在每个人的心中,都有一个关于真爱的模糊图像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诗歌中咏叹“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”;晏殊在词曲中感慨着“天涯地角有穷时,只有相思无尽处”。张艾嘉则用这样一首浅白的歌唱出了她心中的真爱:“从前有一个小男孩跟一个小女孩说,如果我只有一碗粥,一半我会给我的妈妈,另一半我就会给你。从此,小女孩就爱上了小男孩。可是,大人们都说小孩子嘛,哪里懂得什么是爱。后来,小女孩长大了,嫁给了别人。可是每次她想起了那碗粥,她还是觉得,那才是她一生中最真的爱。”
人类在文学中努力构建着人间至死不渝的爱情,却永远无奈于现实中的残酷。人们对爱情的幻想可能因为金钱而破灭,因为疏离而破灭。似乎每个人的心中都带着对真挚爱情的无限期许,却不得不在爱情理想破灭的现实中唏嘘存活。
抛开文学故事中构想出的爱情,我们终究要回到现实,用理性的态度面对世界。当文学家和哲学家对“爱情”力不从心时,心理学家却为我們打开了一扇窗,让我们看见了关于爱情的理性分析。
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在研究“智力的三元理论”后,又提出了“爱情三元理论”。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,他对爱情的研究起步很早,而且提出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爱情理论,对后期的爱情理论研究也有很大的影响。
斯腾伯格把爱情分解为三种成分:亲密、激情和承诺。亲密包括热情、理解、交流、支持及分享等;激情主要是指对性的渴望;承诺则包括投身于一份感情的决定及维持感情所付出的努力。他认为,这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可以组合成以下八种不同类型的感情。
【无爱】。如果亲密、激情和承诺都不存在的话,两个人之间可能仅仅是熟人,甚至不能成为朋友。因此这种关系是肤浅的、随时可以破裂的。
喜爱。当亲密的成分变高,激情和承诺成分较低时,会产生喜爱之情。喜爱之情发生在亲密的友情中,也就是朋友。朋友之间不会产生性的吸引,也不会产生共度余生的愿望。如果朋友之间出现了过高的激情或承诺,这种关系就不再是喜爱之情了。
【迷恋】。只有强烈的激情而缺乏亲密和承诺时,便是迷恋之情。人们对不熟悉的人激起欲望时会产生迷恋之情。“一见钟情”属于典型的迷恋,不过这种刹那间强烈的情绪能否发展成为爱情,还取决于后期亲密和承诺的因素。
【空爱】。没有亲密,没有激情,只有承诺的爱便是空爱。在中国古代,由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包办的婚姻就是从空爱开始的。不过,很多夫妻依然从空爱阶段顺利度过,发展成为富有亲密和激情的终身夫妻,这对现代社会来说是不可能的。
【浪漫之爱】。当亲密和激情的程度特别高的时候,人们体验的就是浪漫之爱。人们常常喜欢对一段浪漫关系做出承诺,即使他们早就知道它结束的时间。比如,旅行中的一段偶遇的情缘可以非常浪漫,双方甚至会讨论对未来的安排,即使他们知道旅行结束后这场浪漫也会随之消失。
【伴侣之爱】。亲密和承诺结合形成对亲密伴侣的爱,可以称为伴侣之爱。亲近、交流和分享意味着对两人关系的充足投资,双方会努力维持平静而长期的友谊。这种类型的爱会集中体现在长久而幸福的婚姻中。即使曾经的激情已经消逝,也不会对伴侣之爱造成影响。
【虚幻之爱】。缺失亲密的激情和承诺会产生一种愚蠢的体验,叫作虚幻之爱。这种爱就像旋风一般席卷人的头脑,让两个人在势不可挡的激情中许下承诺,甚至闪电结婚。但是这种行为风险很高,时刻需要面临失败的危险。
【圆满之爱】。当亲密、激情和承诺同时出现时,人们就会体验到圆满的爱。这是许多人寻找的真挚爱情,也是最常被文学家、剧作家称颂的爱情。不过,连斯腾伯格自己都认为,圆满之爱很难维持长久。
以上内容摘自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《心理学与生活》,未完待续。